本专业培养能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,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,良好的人文素养、科学素养、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,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,较强的就业创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,掌握广告艺术设计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,具备写作优秀广告文案、制定可执行的广告战略、设计符合市场需求的各类型广告等能力,面向广告行业的专业化设计服务人员的广告设计、广告策划、广告制作、广告摄影(像)职业群,能够从事品牌识别系统设计、平面广告设计、广告策划与创意、数字广告设计、视频广告设计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。
本专业学生应在系统学习本专业知识并完成有关实习实训基础上,全面提升素质、知识、能力,掌握并实际运用广告艺术设计行业需要的专业核心技术技能,总体上须达到以下要求:
1.掌握支撑本专业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必备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、信息技术、大学语文、设计发展史等文化基础知识,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,具备职业生涯规划能力;
2.掌握必备的美育知识,具有一定的文化修养、审美能力,及支撑本专业继续发展的另1项艺术特长。
3.掌握从事该职业的相关理论知识,如广告基本理论、广告发展史、广告心理学等。
1.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、文字表达能力、沟通合作能力,具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,学习一门外语并结合本专业加以运用;
2.具有用户与市场调研,信息分类以及市场营销、品牌策划与设计制作能力;
3.具有图形、色彩、标志、字体创意设计与制作能力;
6.具有广告法律法规知识及多媒体、融媒体技术等应用能力;
8.具有探究学习、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能力,能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。
1.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,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、深厚的爱国情感和中华民族自豪感;
2.能够熟练掌握与本专业从事职业活动相关的国家法律、行业规定,掌握广告与版权法规、中华传统文化等知识,培养良好的人文素养,了解相关产业文化,遵守职业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,具备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;
3.掌握基本身体运动知识和至少1项体育运动技能,达到国家大学生体质测试合格标准,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、卫生习惯和行为习惯,具备一定的心理调适能力;
4.培育劳模精神、劳动精神、工匠精神,弘扬劳动光荣、技能宝贵、创造伟大的时代精神,热爱劳动人民,珍惜劳动成果,具备与本专业职业发展相适应的劳动素养、劳动技能。七、课程设置及学时安排落实课程思政,推进全员、全过程、全方位育人,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技术技能培养的有机统一。开设安全教育(含典型案例事故分析)、社会责任、绿色环保、新一代信息技术、数字经济、现代管理等方面的拓展课程或专题讲座(活动),并将有关内容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;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和有关实践性教学环节中;自主开设其他特色课程;组织开展德育活动、志愿服务活动和其他实践活动。
本专业课程主要包括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程,基本情况如下:
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开齐开足公共基础课程,将思想政治理论、体育、军事理论与军训、心理健康教育、劳动教育课程列为公共基础必修课程。将党史、新中国史、改革开放史、社会主义发展史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、大学语文、高等数学、公共外语、应用文写作、国家安全教育、信息技术、艺术、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、创新创业教育、美育等列为必修课程或选修课程,并根据实际情况可开设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。
本专业共开设公共基础课17门,学时829,占总学时比例37.1%。
本专业总学时为2691学时,每16~18学时折算1学分。其中,公共必修课总学时占总学时的29.3%。实践性教学学时占总学时的51.2%,岗位实习累计时间为6个月,按集中(或分阶段)安排实习时间。各类选修课程的学时累计占总学时的17.1%。军训、社会实践、入学教育、毕业教育等活动按1周为1学分计算。
按照“四有好老师”“四个相统一”“四个引路人”的要求建设专业教师队伍,将师德师风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第一标准。
本专业有专任教师共10人,平均年龄37.6岁,其中50岁以上1人,40-49岁2人,30-39岁6人,30岁以下1人,年龄结构合理;有硕士研究生6人,大学本科4人,研究生以上学历比例60%;副教授3人,讲师2人,助教2人,高级职称比例30%。“双师型”教师占比70%。本专业由副教授职称教师担任专业带头人。专任教师要求具有高校教师资格;具有艺术类、设计类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;具有一定年限的相应工作经历或者实践经验,达到相应的技术技能水平;具有本专业理论和实践能力;能够落实课程思政要求,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教育元素和资源;能够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混合式教学等教法改革;能够跟踪新技术发展前沿,开展技术研发社会服务。教师每年企业锻炼不少于1个月。
本专业有兼职教师4人,主要从本专业相关行业企业的高技术技能人才中聘任,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,原则上应具有中级及以上相关专业技术职称,了解教育教学规律,能承担专业课程教学、实习实训指导和学生职业发展规划指导等教学任务。
1.校内实训基地本专业共有校内实训基地4个,多媒体教室2间,校内实训工位数100个,使用普通教室20间,实验实训仪器设备总值达到150万元。
1.教材选用基本要求按照国家规定,经过规范程序选用教材,优先选用国家规划教材和国家优秀教材。专业课程教材应体现本行业新技术、新规范、新标准、新形态,并通过活页式教材等多种方式进行动态更新。
2.图书文献配备基本要求本专业有专业类图书文献资料35760册(个)。图书文献配备能满足人才培养、专业建设、教科研等工作的需要。专业类图书文献主要包括:广告艺术设计、广告策划、广告文案、市场营销、市场调研等相关专业原理、方法、作业流程,以及实务案例类图书等。及时配置新经济、新技术、新工艺、新材料、新管理方式、新服务方式等相关的图书文献。
本专业建设、配备与广告艺术设计专业有关的专业教学资源1个,教学资源有文本类资源1个,演示文稿类资源1个,图形图形(图像)类资源1个,音频、视频类资源1个,动画类资源1个,资源库种类丰富、形式多样、使用便捷、动态更新、满足教学。
本专业依据专业培养目标、课程教学要求、学生学情与教学资源,倡导因材施教、因需施教,贯彻“以学为本”的教学理念,结合广告艺术设计岗位工作特点,主要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、案例教学、项目教学、模拟情景等教学方法,坚持项目教学为主导,坚持学中做、做中学。此外,充分利用“互联网+”背景下的网络化教学手段,实施翻转课堂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。
1.理论和理实一体课:过程性考核由出勤20%、作业(报告)40%、课堂参与 20%、平时考核(含技能)20%组成;终结性考核根据课程特点由理论考试 20%、技能考核 40%、学生作品40%组成。
2.实践课(教学实习、实训等):过程性考核由出勤20%、任务完成40%组成;终结性考核为实训成果以及实训报告40%。
3.岗位实习:过程性考核由签到考勤20%、实习周报20%、实习月报20%、实习总结 20%、指导教师评价 20%组成;终结性考核为实习报告30%。
4.选修课(含讲座):过程性考核由出勤40%、课堂参与 20%组成;终结性考核为考查或考试 40%。
5.毕业设计:采用终结性考核,成绩评定包含选题、任务完成、作品质量、答辩等,成绩按照优、良、中、合格、不合格进行等级评定。
(1)完成军事技能训练3周、军事理论教育2学分36学时,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4学分66学时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学分36学时、思想道德与法治4学分72学时、形势与政策4学分69学时的学习,思想政治教育达标。
(2)广告艺术设计专业基础知识扎实,掌握从事该职业的相关理论知识,如广告基本理论、广告发展史、广告心理学等。
(3)具有广告行业所需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、专业信息技术能力,能运用广告领域数字化技能。
(1)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、文字表达能力、沟通合作能力,具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,学习一门外语并结合本专业加
(2)具有用户与市场调研,信息分类以及市场营销、品牌策划与设计制作能力;
(3)具有图形、色彩、标志、字体创意设计与制作能力;
(6)具有广告法律法规知识及多媒体、融媒体技术等应用能力;
(8)具有探究学习、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能力,能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。
(1)完成美育类课程达到4学分68学时,心理健康教育2学分36学时,劳动教育2学分34学时,体育课8学分132学时,国家大
(2)与本专业从事职业活动相关的国家法律、行业规定,符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,具备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;(3)有良好的运动习惯、卫生习惯和行为习惯。
本专业由2012年开始招生,现有在校学生21级学生201人,22级学生124人,实习学生20级122人,23年计划招生160人。学生岗位实习对口率为70%,就业率90%。未来预期在校生规模稳定,本级学生岗位实习对口率预计提高到75%,就业率95%。本专业在2023GDI高职专业评估榜中全省排名第一。本专业培养方案的实施着重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影响力。预计打造校级高水平专业群1个;科学构建专兼职教师合理搭配的师资队伍,建设1支校企合作教师教学创新团队;创新教学方法,提高教师教学水平,校级及以上课题1个/年;力争校级或省级教学成果奖1个;校级在线精品课程1门,自编2本专业教材;改善教学条件,新增校外实训基地1个;学生技术技能突出,力争在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中获得更多奖项。